会活过来,到时候再想刺杀他,难如登天。
经过这段时间的监国,他深刻体会到作为帝皇的痛苦。
大皇子停下手中的笔,看着面前的奏折,小声说:“大公公,只要小十六不在了,我就让他们进来。”
大公公例行宣旨,朝会一般都是解决棘手或者需要多部合作的事情,并不是电视剧里放的那种无关紧要的事也会拿来朝议。
大皇子看着越来越多人附议,心里那个气啊,原本以为也就九皇弟的手下出来,没想到全都跳出来,看来他们事先做了串联。
现在自己这个过来人给他指点,大皇子却不以为然,那他也就不在多言。
“大殿下,老奴说一句不恰当的话,刚才您不应该拖,即使让王爷们进京,也没办法威胁到监国的位置,而现在,您却会被人说成不忠不孝之人。弊大于利,不可取。”
只是一味想登上皇位,那只会让他越活越累。
大公公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大皇子怎么处理,这是陛下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他处理的好,说不定自己会改变心意。
今天似乎有一丝不一样的气息,礼部侍郎出列,递上一本奏折。
早朝在一种安静的可怕的气氛下结束,大皇子回到勤政殿,开始处理朝政,虽然很多事都是例行公事的,但是必须他亲自朱笔勾画。
反倒是现在的做法,不但大臣们不满意,连皇族都会不满意。
“臣有事启奏。陛下重伤多日,但诸位王爷不能进京尽孝,此为不孝,孝乃天下至道,乌鸦反哺,羔羊跪母,连牲畜都知道孝敬父母,何况人乎。还请大皇子允许各位王爷进京尽孝,成全王爷们的孝心。”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第二天早朝。
说完,他又开始处理政务,他心里有气,必须出。
大公公对他处理感到失望,格局不够大,就算王爷们都回来,他监国的位置不但不会动摇,反而会更稳固,毕竟做生不如做熟,大皇子做事还算勤勉,处事也算正确,大家不会要求换人。
大公公听了摇摇头,大皇子还是没明白一件事,十六殿下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做出一个帝皇该有的样子,如果大家都不认可,就算坐上去,也不过是一种煎熬。
陛下当年也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掌控朝纲,一开始也如大皇子一般辛苦。
连他最喜欢的活动都没心思进行,往往都是了了收场,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处理政务。
听他们的?那自己多没面子。
没人会喜欢一个不忠不孝之人登基,现在他已经被人归类为不忠不孝之人,而他还没明白,可惜可惜。
有时候他在想自己图什么呢?放着轻松的日子不过,来过这样的苦日子。
虽然说这种感觉让他很不真实,但是对他来说,这就是最后的荣耀,一旦新帝即位,他也该颐养天年。
大皇子倒是没想到母后的转变如此之快,下手如此之毒辣,不过这样才好,有母亲的支援,想必更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八王爷也站了出来以皇叔的身份对他劝诫,让大皇子脸上挂不住,这是逼宫,以后自己登上大宝,他们也会对自己逼宫,到时候自己怎么办?
一般大公公说完,等个一炷香,大家就各回各部,按部就班的处理政务。
“他们逼宫,不可硬拼,先拖再说,等回来找人商量。”
礼部侍郎说完,户部侍郎也出来附议,其他各部都有人出来附议,希望能开放京城关卡,让各地王爷进京尽孝。
大皇子看着下面的人,心里非常不爽,可是母后一贯的话语在耳边响起。
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往往要到子时之后才能睡,有时候事情太多,过了子时还要处理政务。
大皇子端坐在龙椅左侧的椅子上,这段日子,都是他在举行朝政,虽然陛下没指明何人监国,但是顺理成章的就落在大皇子身上。
“此事,容我与众阁老商议商议,还有其他事启奏吗?”
他现在只是监国,等他真的登基,就不用这么勤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人能拦着他。
可是想想身边的龙椅,还有母后的殷勤期待,不由又开始努力处理政务。
正所谓,君适臣,臣适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听到大皇子的话,大臣们纷纷沉默,慢慢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都表示没有事情要禀报。
“大皇侄,本王觉得礼部侍郎的提议很好,是该让其他皇侄回来看看,说不定有什么良方,能让皇兄醒来,那就是大功一件。”
虽说凤锥军实力强大,但是还称不上以一挡百的实力,一旦被围攻,怕是抵挡不过三五天。
八王爷也摇摇头,他对于这个回答一点都不满意,完全没有作为子女的孝意,真不知道他还能凭什么和其他王爷对抗,只是城外的那支凤锥军?
诏书在他手里,万一陛下驾崩,让谁做皇帝,全在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