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二百四十八章 望其项背(4K4)

+A -A

,您的赏赐实在是太厚重了,哪里会显得淡薄呢?



    臣听说,从君王那里厚取,又厚施于百姓,以君之惠,争君之民,这是代君治民,忠臣不会如此行事。



    从君王那里厚取,却不肯施于民,这是私藏己用,仁者不会如此行事。



    进取于君,退不济士,身亡后将财产留给他人,如同家臣为主子藏财,不能让财产利用,智者不会如此行事。



    而一个人只要有十尺布、一箪食,就足以免于饥寒了。’



    齐侯听了,仍然希望晏子接受。



    于是便继续劝道:‘昔日先君桓公,把书社五百(二十五户为一书社)赐给管仲,管仲没有辞让就接受了,夫子您又何必拒绝寡人的好意呢?’



    晏子道:‘臣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或许管仲当初之失,就是臣今日之一得吧?’



    说完晏子再拜,而始终不肯接受。



    又有一次,梁丘据到晏子家,发现晏子吃的是只经过简单脱壳的粝米,佐餐的是很简单的苔菜,桌上基本见不到肉食荤腥。



    于是梁丘据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齐侯。



    齐侯听了感到很自责,于是第二天便要将台邑和无盐两座城池封给晏子。



    晏子拒而不受,说:‘富贵而不骄者,下臣未曾听说。贫穷而能无怨,下臣尚且还可以做到。



    下臣之所以能身处贫困而无怨恨,是因为以贫为师,所以才可以安于贫困,心思不被外物所沾染。



    现在您将台邑和无盐转封给臣,这虽然是出于怜惜臣子的好意。



    但却等于是改变下臣的老师,如果下臣看轻师长而重视封赏,一定会使自己被外物所惑,丧己于物,所以下臣才不敢接受啊!’”



    宰予说到这里,又冲着鲁侯拜道。



    “论起对国家的贡献,百姓对他的爱戴,下臣之于鲁国,定然比不上晏子之于齐国。



    谈起士人君子的品德操守,下臣的修养也远远不及为天下人所称誉的晏子。



    现在,以晏子的功绩,尚且不敢接受君王的封赏。



    以晏子的德行,尚且要以贫贱为师,时刻提醒修养自己。



    现在,我的功绩和德行都不如晏子。然而,我却已经能够餐餐食肉,秋冬所穿的常服也备有三套。



    我的富贵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然而我的品行却不足以让我像是晏子那样坚定而不动摇。



    现在,参与平定阳虎叛乱的将士与国人多不胜数,他们有的依旧处于无法使家人吃饱穿暖的状态,而您唯独要先加深我的富贵。



    下臣得到的福泽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畴,虽然您是一片好意,但下臣又怎么敢不吐露自己的心声,述说自己的忧惧呢?”



    孔子听到宰予的这段话,免不了露出一丝宽厚的笑容,他微微的点了点头,似是在对学生表示激赏。



    而鲁侯听完这段话,则是忍不住一边摇头,一边笑着长叹道。



    “齐有晏子,鲁有宰子。有此二子,国家甚幸,齐鲁甚幸啊!”



    他朝着宰予郑重还礼道:“宰子不愿接受封赏,那您有什么需要寡人帮忙的地方吗?即便是一点小事,寡人也希望您能够让我起到一点作用。”



    宰予等的就是鲁侯的这句话。



    他起身道:“如果说一定有什么要请求君上的话。那就是请求您命令我去讨取阳关了。



    如今阳虎虽去,但从属于他的讙邑、阳关依旧由他的党羽和族人盘踞。



    倘若不能尽快攻破这两处地方,等到齐军攻来,此二邑必定再度落入齐人之手。



    为保我鲁人疆土,还望您能够下令允我调遣部队,平复叛乱,安定社稷。”



    



    鲁侯听到这里,更是禁不住赞叹道:“从前我向孔夫子求教对于大禹的看法。



    夫子告诉我: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他的饮食很简单,却尽力去侍奉鬼神。衣服简朴,祭祀时却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却把力量完全用于沟渠水利上。对于禹,我对他确实没什么更多的意见了。



    现在看来,您辞让赏赐,然而却能秉持一片公心为国家出力。



    这样的行为,就算比不上大禹的德行,也可以说得上是接近了吧?”



    鲁侯这一顿吹,把宰予都给吹得不好意思了。



    他厚着个脸皮,赶忙推辞道:“禹的德行,又哪里是我可以触及的呢?我只愿保持克己奉公的理念一路前行,如果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