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伺候的太监听到动静,早一阵纷乱,吴良辅揣度皇帝心急,头午接了信儿就安排好御舆在御道上等,只等皇帝言声,火速送他去后宫。
吴不服听见赶过来, 说:“奴才在。”
皇帝穿戴整齐出了坤宁宫的门, 吴良辅赶忙跟上来,万岁爷往旁边睨一眼,问:“吴不服呢?”
他哪儿舍得拉她,斜剌着身子像捧娃娃似的两手伸在她背上把她捧起来,一边说:“管他们的。这么早起来做什么。”
皇帝起身把达素扶起来,说:“什么事儿比金陵的困更急。今儿务必谈出个章程,拟定了,你们赶紧发兵。”声音听着镇定,可说话间,他额上笼上一头汗。
皇帝听了这句,心里才好受些。摆着长腿迈步,一边说:“走。”
吴不服应着声儿, 另一边吴良辅瞧着万岁爷的神气, 说:“凌晨又雷又雨,现在马上朝霞普照,倒是风调雨顺。”
日头过了正中,又微微朝西斜,皇帝跟安南将军的密谈才勉强算完,皇帝心里存着事儿,实在耽搁不住,眼睛瞅着日光在殿门口投下的影,留个话头说:“你们回去写个折子上来,朕斟酌斟酌。”三位大员还在地上跪着,皇帝已经先摆着长腿出去,袍子角扫着地上大臣的脑袋顶儿。
这会儿她也穿好了,站在脚踏上掂着脚帮他扶正冠,在他颈下打着结,说:“今儿没事儿就早回来,我泡的梅子酒得了,你回来就开坛,我不能喝,你帮我尝尝。”
可是,金陵和镇江的军情实在紧急,江苏往北是山东,再往北是京畿之地。若他是郑成功,一定先取长江天险,然后长驱直入杀进京来。
他一步从门槛上跳下来,跑了几步,从御道拐出来,一扭身,想着太监和宫女都瞧不见他了,他撒开腿疾奔。从上午就一直惦着她,可是被事情绊住了,如今马上要见她了,他心里“扑通扑通”直跳。脚下加劲,三步并作两步矫健地跳上汉白玉的台阶。
“娘娘这儿,你腿脚麻利, 有事情赶紧来报。”皇帝眯着眼睛,瞅了瞅外头的天, 刚一阵轰隆隆的雷, 这会儿天将亮,反而晴了。日头还没起来,扑面一阵燥热,他皱皱眉。前朝后宫只隔着一道宫门, 可皇后一离他眼么前儿, 他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作者有话说:
感谢看到这儿的金主大大。
“伊醒了,我就没得睡。”她在他怀里坐直身,“这几天热,早起洗个澡,万一哪天生了也清清爽爽。”他把她落在床榻上的浅青色的纱捡起来,掖在袖口里,问:“姑姑说哪天?”
“不敢劳动,听说姑姑这月都不准你出宫门,我哪敢劳您的驾。实话说,我现在人在朝上,心也拴在这边,早晚你们平安,我才宽宽心。”他自披了朝袍出去,过会儿穿整齐了再转回来,“贤妻动动手,帮我系个带子。”
非从头到尾细细看,看不懂这一章。我该给每件小事儿做个“指章牌”。
饶是如此,破郑,福临心中有数。入关十来年,八旗子弟的雄风仍在,只要实实在在把破敌之法议出来,扎
胸膛剧烈地起伏,气喘越来越烈,跑得急,风声在耳边擦,他突然自责,今儿是怎么了,非要跟安南将军他们把金陵的事儿议完。明明金花还在坤宁宫等他,他从没孩儿时就说要陪她,见真章的时辰反而耽搁住了……
第163章 壹陆叁
入关十余年,有多少汉人是真心拜服的?只怕郑成功打着前明的旗号一招呼,不光老百姓,连亲封的汉人县官武将怕都会倒戈。
吴良辅马上迈着小碎步踅进来,在皇帝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皇帝听完,点点头,说:“朕马上去,跟她说……”顿了顿,又说,“甭说了,等朕去。”
皇帝一脚跨过宫门,在台阶上一站,心里闪过那些礼节,上舆、起、落、下舆……再快,一刻钟也过去了,白白耽误工夫,平日不急时不觉得,眼下他心急,须臾延宕不得。
再看那些侍候御舆的小太监,在六月的毒日头下晒了一个中午,都垂头耷脑,看他们这副懈怠的样子,他更心急了。
一摸头想到六月热,她早上还说今夏身子重,怕热,心里“轰”一声,又摆摆手示意达素他们先别奏对,朝着外头补一句:“吴良辅,多多送冰过去。”
还没到正午,顺治帝在养心殿西暖阁跟新封的安南将军达素和另两员大将商议解金陵和镇江的危的法子。有个小太监在门口晃一晃,皇帝一眼瞧见了。
今日谈的军务, 小太监都不准到跟前,既然有人到了门口,他想起早上出门嘱咐过吴不服, 心里存着疑, 又像是要印证他的预感:他今晨间一直心神不宁, 人在前朝,神思却不知在何处,本以为是因为金陵的危急。对着达素三名大将摆了摆手,喊了声:“吴良辅。”
“姑姑也说不准,反正这个月。我先伺候你穿衣裳?”她看他掖纱,挑挑眉笑,“也给你的纱找个荷包安置。”
等吴良辅退下,达素领着两员大将跪下磕头,伏在地上说:“奴才等主子空了再递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