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很是看不惯他的做派,见着仆从重新关上花厅大门后,当先便开口道:“你来做什么?当日不是说要解决宋臻吗,怎的如今那小儿却要被封做太子了?!”
宋三郎在御史大夫面前倒不敢放肆,照旧抬手行了一礼:“今日事发突然,众位大人齐聚秦大人府上议事,有怎能缺得了我家殿下?只是如今多事之秋,殿下为避嫌不好前来,便令在下代为出面,也好与大人们商议大事。”
众人闻言沉默片刻,倒也默认了宋三郎的话——延平帝再是太|祖定下的正统,也不能改变他离开朝堂三十年的事实,御史大夫这一帮老臣坚持的困难,寻求同盟也就是必然的了。
既然是同盟,他们便没有理由撇开对方行事,宋三郎也就被默认留下了。
有了外人在场,原本满腹牢骚的众人倒是收敛了许多,各种埋怨也都咽了回去。只是场面一时寂静下来倒是尴尬,许久才有人轻咳一声问道:“那现下局面,应当如何?”
御史大夫沉吟片刻,便将目光投向了宋三郎。
宋三郎显然意会了他的意思,略有些尴尬的避开了目光:“秦大人你知道的,殿下之前已经动过一回手了,只是行事匆忙并未能得手,反而引来了长公主的追查。若非殿下早有准备,只怕如今也难以脱身,暂时实在不好做些什么。”
这些宋三郎即便不说,御史大夫其实也能猜到个七七八八。他原本以为对方头铁,之前都急着冲宋臻下手了,如今宋臻更是要被立为储君,宋三郎口中的殿下只怕会更着急。
可惜谁也不是傻子,头铁的事做过一回,就再没人想撞个头破血流了。
见御史大夫脸上有失望一闪而过,宋三郎在心里暗骂了一声,旋即便将话题抛了回去:“我家殿下暂时不宜轻举妄动,但眼下时机对于陛下而言,却也是千载难逢。”
御史大夫不置可否,反问道:“何出此言?”
宋三郎眸光微闪,说道:“今日早朝,宋臻方是头一次在群臣面前露面,连玉碟都还没改。众位大人可有想过,缘何只是丞相一道奏请,皇帝就这般干脆的答应立储?”
其实这话不用问也知道,当然是因为皇帝身体不好,储君别无人选而且早晚都得立。既然如此,那自然是晚立不如早立,宋臻这些年跟在明达身边也不知学到些什么。皇帝立了太子,也好尽早将人带在身边教导,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宋三郎目光一扫,便看出了众人想法,索性放下个惊雷:“皇帝突然认回宋臻,而且急着立储,自然是因为他大限将至,急着给儿子铺路了。”
这话一出,众人皆惊。毕竟皇帝虽然病殃殃许多年了,可他到底还年轻,以往病得再重也都撑过来了。久而久之,似乎所有人都习惯了他在生病,也习惯了他以这样的姿态站在朝堂之上,于是忽略了他也有病死那一天……或者说那一天在众人的想象中,总感觉有些远。
花厅里又喧闹起来,宋三郎满意的看着自己一句话造成的影响。他又将目光投向御史大夫,笑问道:“若是皇帝驾崩,太子年幼,于陛下而言,可算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那自然是,少帝登位本就是一件颇具风险的事,否则当年延平帝也不会轻易丢了帝位。
御史大夫并不质疑宋三郎的消息来源,当下垂眸沉思起来。
就在宋三郎等人蠢蠢欲动时,宣室殿中,休息了半日的皇帝又一次撑了过来。
他倚在床头用了小半碗清粥,对着满脸担忧的妹妹笑得轻松:“皇妹不必担心,朕今日才刚在朝堂上宣布阿臻的身份,这时候出事会连累他的。”
皇帝笑得轻松,但一句话却也是断断续续分作了好几回才说完。谁都能瞧出他的虚弱,可同时也是谁都能瞧出他的坚持——他得为儿子铺路,他得为江山负责,他不能自己一死了之就让天下陷入纷乱。他得多撑些时候,最好撑到延平帝一系被彻底铲除。
这或许并不难,如今明达多多少少已经掌握了些线索。顺着线头去理去查,总比过去十年毫无头绪要好,说不定他真能等到隐患解除那一日呢?
明达看着皇帝如此,心中难过却不好泼冷水,点点头符合道:“正是如此。而且阿臻还小,也离不开皇兄教导。”
宋臻很懂事,也在一旁点头附和,只小孩儿眉眼间的担忧却是掩饰不住。
兄妹父子温情脉脉说了一会儿话,唐昭便走了过来,扯扯明达衣袖,递给她一张纸条。明达接过垂眸看了起来,皇帝见状便问了一句:“发生何事?”
此时明达身处宣室殿中,若非急事要事不会送来打扰她,皇帝因此才有一问。而明达也没有瞒着他的意思,顺势便将纸条展开来给皇帝看了——小小的纸条上只有寥寥数语,写的却正是皇帝重病之事,看得当事人眼睛不由得眯起,整个人都严肃了起来。
明达等皇帝看完,转脸看向唐昭,目光示意她给出解释。
唐昭于是说道:“此前臣与殿下偶然发现,御史大夫似与一些逆贼有所往来,于是殿下便派人监视起了秦大人府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