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李悦还琢磨着,是不是能从吐蕃采购一批农奴,与其让他们在吐蕃那边生不如死,还不如让他们换个地方过点像样的日子呢!
而得知李悦这边顺顺当当送走了吐蕃使者,帝后二人的补偿也跟着到了。
第125章
对吐蕃,李治虽说有心攻打,但是吐蕃明面上对大唐执礼甚恭,芒松芒赞幼龄即位,做主的是禄东赞,之前跟大唐几次冲突,多半是禄东赞做主,禄东赞如今已经过世了,吐蕃那边一推二五六,将罪名全推到了死人身上,芒松芒赞表示,自己之前就是个傀儡,什么事也做不了主,按照辈分,李治还是芒松芒赞的舅爷,又有文成公主的面子在,所以,吐蕃那边只要没有真的触犯了大唐的底线,那么大唐这边还真不好主动对吐蕃发动攻击。
吐蕃之前跟李治打起了人情牌,李治也是无可奈何,这才将事情推给了李悦,而在拖住吐蕃使者的过程中,李治也命人在吐蕃使者那里仔细套话,还命人潜入吐蕃,打探那里的消息。不管事情是怎么做成的,李悦这边却是很好地达成了拖住吐蕃人的目的,而且也没恨得让吐蕃人占到什么便宜。加上李悦早早就承诺了要移封海外,这也让李治生出了一些补偿之心,因此,如今抓住一个由头,就是各种赏赐送了过来。
而传诏的人居然是李旦(李贤简直要哭晕在厕所),李旦对于能够公费出门旅游一圈,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之所以能出来,是因为李弘之前又发了一次病,如今俨然有些不好了,李旦是个胆小的,他想要避开这个是非之地,因此便表示自己年纪不小了,回头也想就藩,想要看看闽王是怎么治理封地的。李旦一直以来是个比较沉默的性子,如今难得提了一个要求,李治和武后也明白李旦是不想掺和接下来的事情,因此,便答应了李旦的请求,让他跟着过来传诏。
李贤虽说心中羡慕,但是他如今已经被架到了火上。李弘的病情并不乐观,按照御医的说法,太子如今只能细细养着,情绪波动稍微大一点,人说不定就一病没了。御医也说不清楚李弘能坚持多久,按照御医的说法,若是李弘一直能保持心情平和,期间也没有其他的问题,那么,再有个两三年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若是李弘在这期间情绪波动过大,或者是一个不小心感染了风寒什么的,那么,也就撑不了多久了。御医甚至含蓄地表示,李弘如今这个情况,最好不要有敦伦之事了,因为一时的兴奋可能就会导致他晕过去。
身体都变成这个样子了,很显然,让李弘还占着太子的位置,不过就是为了保证他死后哀荣而已。事实上,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后,都已经做好了册封李贤继任太子的准备。
但问题是,李贤其实并不怎么愿意。李贤其实是想要作出一点成绩来的,可是问题是,他并不愿意在父母的阴影下做事。他这些年来,一直对自己的父母怀着一种近似于恐惧的心情,这就很糟糕,他不知道如果自己做了太子之后,会面对什么情况,偏偏他根本无法逃避。
李贤其实性子也有些软弱,或者说,他脸皮不够厚,真要是脸皮足够厚,在他作出想要如李悦一般开府建牙的决定时,他就该软磨硬泡,用尽一切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可是在被帝后二人否决之后,他就没有了下一步的努力。或者说,他总是将一切都依赖于别人,自己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努力。这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李弘是个很有责任心的,毕竟,他懂事之后就是太子了,一直以来将作一个好太子,成为一个未来的好皇帝作为目标,可惜的是,他是真的运气不好,明明小时候一点都没出现生病的迹象,结果都做了十几年太子了,突然就发了病,而且还不是什么简单的病,别说是生在这个时代,放在后世,那真的是一个不小心,就会猝死的。也亏得孙思邈医术不错,另外就是这个时代生活节奏比较慢,李治和武后不管是出于什么缘故,又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不至于有什么压力,因此才能顺顺利利地活了下来。但是很多时候,人是争不过命的,这一次,他自觉自己时日无多,因此,便打算在死之前先将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
太子妃杨氏也算是武后的娘家人,但是她嫁过来之后也没真的过多长时间好日子,李弘身体不好,一直需要修生养息,跟太子妃之间的亲密接触其实并不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妃自然一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让她难得有个依靠,李弘对她也颇为愧疚,琢磨着等着以后自家兄弟有了多的子嗣,不如挑一个过继给自己,让杨氏抚养,也免得杨氏老无所依。要不是自己是太子,守寡的太子妃也不好再嫁,李弘甚至是情愿放太子妃归家,让她再嫁的。
除了杨氏之外,李弘也没别的什么女人,最值得他关心的也就是这个太子的位置要托付出去了,他看中的自然也是李贤,因此,他便开始三五不时地将李贤叫过来,将自己手里的一些资源交托到李贤手里,并且将自己做太子多年的心得也一一告知。
李弘自然是好心,毕竟,李贤从小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皇子长大的,小时候身边伴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上自己,等到不再继续读书了之后,跟原本这些伴读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