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伦敦,在小镇打听消息更有优势。容易获知谁家屋顶有奇怪的东西,而镇上的人几乎都相互认识,能更快找出谁是红发小姐。
5月3日。
一辆马车驶入百花镇,这里的夜与伦敦截然不同。
夜风拂面, 花香阵阵。
或浓郁,或清幽, 混合在一起似乎多了几分浪漫的味道。
“这里对花粉过敏者并不友好。”
玛丽就事论事,“幸而,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苦恼。”
但,另一个人有。
根据珍妮的描述,她的弟弟不喜欢植物, 厌恶土腥味,也受不了充斥着花粉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来看,鲍尔德对「百花镇」应该是避之不及。”
迈克罗夫特推测必定有某种契机,让鲍尔德与红发小姐产生了交集。
进入旅店。
两人放置好行李后没有休息,先去找了旅店服务生打探消息。
一如所料, 小镇没有秘密。
红发小姐与屋顶受损,这两点指向一个独居的孤女。
爱莎·凯文,二十五岁。她的父母早在十年前就相继去世,曾经有过一位未婚夫默克,但在八个月前死于举枪自尽。
爱莎在伦敦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可是今年没有续约,回到了百花镇生活。
四月初,爱莎家的屋顶突发漏雨,她才发现房顶像是被谁踩踏过,破了一道裂缝。
这件事引起
了百花镇居民的关注,生怕是有偷盗技术高超的小偷来到镇上实施作案。但观察了一段时间,没有发现可疑人士。
零碎的情况归集到一起,爱莎·凯文极有可能就是鲍尔德的心上人。
等明天上午就能上门确定推测。
玛丽却从服务生的话里听出了蹊跷,“福尔摩斯先生,您不觉得奇怪吗?红发小姐的未婚夫默克也是「自杀」。”
尽管死亡的方式不一样,默克是饮弹自尽,但围绕着爱莎的死亡事件频率未免高了些。
迈克罗夫特不相信巧合,“举枪自尽也不代表百分百出于自愿,我们需要劝说默克的家人同意验尸。”
为什么说枪杀自己不是自愿的?
这就亚奥问另一个问题,鲍尔德为什么会爬到大本钟的顶层?又为什么会翻出了顶窗爬到表盘上?
是又有精神操控术出现了吗?
或者,死者的精神状态本身就有了点问题?而被人故意引诱到钟楼上去了?
答案,尚在迷雾之中。
翌日前往了爱莎家,终于见到这位让鲍尔德痴迷的红发小姐。
“巴里·鲍尔德?”
爱莎很意外会有小镇外的人来找她,当听说是为调查一起死亡事件,她就显得更惊讶了。
“哦!是的,我认识他。以前,我在伦敦做家庭教师时,不时会在一家意大利餐厅里遇到他。”
根据爱莎的描述,她在伦敦做了两年家庭教师。因为未婚夫的自杀,合同期限一到,她不愿意继续留在伤心地回到小镇。
去年深秋,未婚夫死后,爱莎的工作合约还有三个月。
正是那个时候认识了鲍尔德,起因是一次交通事故。停靠在路边的马车遭遇了沿街房子三楼的高空坠物,马匹收到惊吓发狂后踹向了路过的鲍尔德。
“我帮忙喊了人将鲍尔德先生送去了医院。后来发现鲍尔德先生时不时与我都去同一家意大利餐厅。”
爱莎却没有和鲍尔德相熟起来,“很快,去年圣诞节来临。我的工作合约到期了,我也就彻底离开了伦敦。”
听爱莎的描述,只把双方的关系定位认识
的程度上。
“恕我冒昧。”玛丽单刀直入,“凯文小姐,您知道鲍尔德先生对您心存爱恋吗?他是否曾经开口表白?”
如此直白的问话,让爱莎有点不自在地脸色微僵。
她沉默了片刻,还是轻轻点头,“是的,十二月中旬,鲍尔德先生曾经向我求过婚。那真是太令人诧异了,我没想过在默克去世后立刻一段新恋情,所以当场拒绝了鲍尔德先生。”
认识两个半月就求婚,这个速度未免快得有点不理智。但鲍尔德处理感情问题时,他的做法本就没有几分理性。
迈克罗夫特不得不细问,“鲍尔德先生在求婚之前,对您做出过疯狂追求的行为吗?”
“没有。正是那样,我才觉得突然。“
爱莎自认不曾给出令鲍尔德误解的暗示,“我和鲍尔德先生只在餐厅里遇到过,最多聊一两句天气以及百花镇的鲜花。
也许,是我温和的态度给了他错觉,但我从没有在私下和鲍尔德先生见过面,也不知道哪里做错了。”
“凯文小姐,您不必感到太自责,人生难免一大错觉——她喜欢我。”
玛丽善解人意地给了爱莎一个理由,“也许,是交通事故中您对鲍尔德先生的帮助,让他产生了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