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议,尤为愚浅;流言蜚语,最是杀人。
推敲之间须臾诗成,此时张浚手里的茶尚未喝完一半。张浚忙放下茶盏,看向赵鼎,郁闷出声:“元镇兄诗文虽长于我,却也不能说颇擅此道,如何这么快就写好了?”赵鼎咳了一声,抬头看着书斋顶梁,回道:“既然是代笔,自是要在仿照德远你的风格上更上一层,这却不难。”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是不擅长诗词这等小技的,虞允文尚在外省,刘锜更是从岳台回去后就收拾包袱去看他那个尚在黄河上当舵手顺便客串一把凿冰人的哥哥了。曲端倒是能文能武也在京师,然而就曲大那秉性——他张德远不要面子的吗!
待墨汁化开,张浚又忙催促赵鼎提笔,自己却回身落座喝茶。赵鼎向来行用朴素,家中茶是普通新茶,盏也是寻常素瓷,蜡烛是官家特为赐下的,大约是嫌弃油脂棉芯燃烧时的气味污了桂花香气,赵鼎难得地给配上了灯罩,显得烛光更加柔和,分落到张浚端茶的手上,倒沁出一握玉色来。
“美人如花隔云端”
打开一看,既不是之前张德远曾送过的新合香也不是浣花笺或庭圭松烟,只不过数枚莲子罢了。赵鼎略一沉思,轻轻一笑:“莲子已成荷叶老,德远这是因汾儿而起幽风伐柯之意了?”他本就长得清瘦文雅,这一笑起来两颊的酒窝更加明显,衬着身上月白的布衣常服,一派“风宜清夜露宜秋”的好风韵。
见张浚到来,赵鼎慢条斯理地放下挽起来的衣袖,行动晏晏间将张浚让进了书房。清气徐徐,馥郁的桂香隔了门窗递送过来后也觉淡泊了些许。二人坐定后,随即有侍者送上茶来后又惯例掩门退下。见此,张浚从怀袖中取出一方檀香木小盒来,开眉笑眼地递给赵鼎。
张府之人到来时,曲端正于府中特意开辟出来的演武场边抱臂欣赏夏侯远托举石锁,意兴颇隆,夏侯远天生神力,此刻赤裸了上身演练,两个一百斤左右的大石锁竟被他舞的虎虎生风,周围逐渐聚集起来的老兵们也俱都连声喝彩。有看门老仆把张府下人引过来,待来人恭恭敬敬的说明原委,曲端接过请柬,不过略一沉思,便随意摆手:“还请回复张枢相,下官届时必到。”嘴里说着眼中却不离演武场,到了极精彩处也是不觉脱口而出:“好!”而张府下人早已习惯这位御营骑军都统的做派,也不以为意,干脆利落的稽首告退。
中秋节又旬日后,一则流言遂在汴京市井中逐渐传开来,乃是说东西二府相公于台面上故作不合,实则私下往来密切,联手排斥异己阻断朝堂隔绝内外,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曾看到中秋前夕张枢相夤夜密会赵首相,且张枢相从赵府出来后甚至还春风满面,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给这则流言增添了不少真实色彩。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这日张浚与赵鼎便被赵官家喊入宫中,出宫回府后张浚把自己关在书房寻思片刻,少时便遣了心腹仆从分别去自家木党诸位府上送请柬。
想来是某位被李宪台吐槽为“花瓶”的西府枢相在做些残害“同类”的轻佻之举吧。
至于那位万事无能,偏开创了江西词派的吕本中,正如曲端轻易不愿意面对李世辅一般,张浚也轻易不愿意去麻烦这位中舍人,毕竟他爹吕公相……还是很有声望的。
曲端看了一会,忽又想起岳台诗会当晚,因有不少军中同僚找夏侯远敬酒,夏侯也来者不拒,到最后却是大醉。曲端念着好歹梯己人一场,亲自搀扶了人去军营中休息,等他皱着眉头给自家小醉崽子卸甲时,不妨夏侯远却突然睁开眼睛直视着他,灯光下目光清耀如中天月色,“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这两句月字诗被夏侯远一字一顿的道出,声如金铁。
张浚深吸一口茶香桂气,算了,算了,他还是看看元镇兄写了些什么吧,至于此间口角便宜,他早晚能在朝堂之上讨回来。见修长而白皙的手指接过那一方素纸,赵鼎心中一动,低声调笑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张浚闻弦歌而知雅意,也是回以一笑:“元镇兄可真是自知明艳更沉吟啊。”
“那德远誊抄时可千万记得把字写齐整一些,如今官家不是少林寺那位道君皇帝,不懂你行笔中那些‘写意’之态。”
张浚行云流水地探身拽住他的衣袖问:“这莲子可当得起元镇兄的润笔之资了?”赵鼎略一思索,便知张浚乃是为了节日颂圣诗而来,也是辛苦忍笑:“几颗莲子怕是不够,还得德远肯效李太白旧事为我研墨铺纸才好。”张浚闻言一挑眉,直接凑到书案前去取了砚台墨锭,抬眼而笑:“就这事,有何不可。”
没奈何,只能再去麻烦元镇兄了。
叮当数声。
至夜,三星在天,张浚也不带随从,孤身一人理直气壮就往赵鼎府上去了。也难得某位东府相公没有加班处理政事公文,而是在修剪书斋外的数盆花草。正当时令,建兰开紫,丛菊绽黄,两边的几株金桂也吐出玉颗珊珊,天香缭绕周身满袖。倒是墙角的梅花与腊梅尚未开花,劲干横斜,被月光映照在窗纸上,交辉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