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鸟

+A -A

农业生产的恢复、修建灌既设施这些。



    土地,其实有的,尤其是长江以北的各省里,因为天灾人祸,很多地方都是十室九空……



    但是人没了,土地却是还在的……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方现在是地广人稀,大量土地因为人口缺乏而被迫抛荒。



    只不过北方很多地方之所以变成地广人稀,除了人祸这一因素外,天灾也是一重要因素。



    比如河南、安庐、江北三省,因为黄河、淮河汇集,可谓是一年一小涝,三年一大涝,一些险要河段几乎年年决堤!



    别说什么五十年一遇,一百年一遇这些极端天气了,就算是正常下雨也会发生洪涝。



    而这些受到洪涝影响的地方,其农业生产非常的困难。



    此外,受到洪涝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淮河、黄河流域……之所以说他们,只是因为它们比较具有代表性而已,实际上在很多地方,甭管南方北方,洪涝都是非常常见的事。



    这是因为这年头的灌既防洪设施基本为零……抛开黄河淮河这些不说,一些小地方里的小河流,当迎来一场暴雨后,也极有可能淹没沿岸的村庄和耕地!



    而一旦干旱,那么就得等死!



    而这些零零碎碎的洪涝或干旱,虽然只是局部发生,往往影响也不大,但是架不住全国各地都有,而且数量极多啊!



    这总量一上来,这些看似零碎的各地天灾,给整个帝国所造成的伤害,比黄河泛滥大多了!



    这也是大楚帝国把基础灌既防洪设施的建设,作为农业发展计划的重点内容。



    大楚帝国将会通过中央、各省府州县各级财政拨款,用于各地的灌既防洪设施的建设。



    而进入计划的第二年,资金已经开始下拨,众多地区已经掀起了各种防洪灌既设施的建设。



    而值得注意的是,帝国大规模在各地修筑各类防洪灌既设施,还带来了一个之前预料之内的结果。



    那就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这些工作机会,能够让过去几年的他天灾人祸里失去了家园,苦苦挣扎求活的流民青壮们活下去。



    而这,也是大楚帝国其他诸多部门们,对五年农业计划里花钱众多,搞各种耗资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缘故。



    



    因为大规模修建防洪灌既设施,这本来就是大楚帝国官方以工代赈,用以恢复统一后的民生稳定,避免出现大规模流民的手段之一。



    顺带众多地方的一些贫困家庭青壮,也能够趁着这个机会在农闲的时候赚取微博的工钱,虽然这个钱很少,但是在农闲时候,闲着也是闲着,而且闲着也得耗费家里的粮食不是……



    还不如去工地上卖一卖力气,赚点口粮钱。



    大楚帝国官方修建这些基础设施,那是一石三鸟,既是为了发展农业,也是为了以工代赈,顺带还能促进建筑相关行业,比如采石,木工等行业的发展呢。



    一场御前会议里,臣子们经过讨论,罗志学首肯之后,初步敲定了后续的一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



    其中就有规模宏大的淮河-黄河防洪灌既建设任务,计划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对淮河流域以及黄河中下游流域,主要是河南、安庐、江北三省的地区的一些危险河段进行防洪堤修建、加固,并把一些容易堵塞的河道进行改道拉直,制定泄洪区等等。



    初步目标是要彻底扭转黄河淮河流域,年年都发生洪涝的情况。



    罗志学没指望着通过几年的建设,就一劳永逸的解决淮河、黄河流域的泛滥问题,甚至都没指望过能够扛过一些大洪水,短时间内这是不现实的,一口饭吃不成胖子……



    他要求很低,对于民众们而言甚至说得上是低微,那就是别年年都洪涝啊……



    不能每年一到雨季就洪涝,就算要洪涝,也要等到五年一遇的洪水再洪涝啊!



    按照计划,上述三省的淮河以及黄河河段,将会计划小型工程六十六项,中型工程十三项,大型工程一项。



    而大型工程就是洪泽湖防洪工程,包括继续修建洪泽湖大堤,设立泄洪区,扩大洪泽湖的汛期蓄水量。



    因为黄河早年改道夺淮入海的缘故,也就导致了每年雨季的时候,洪泽湖的水量就会暴涨,进而威胁到周边地区。



    为了确保运河通畅,为了保护周边地区的民生安全,这才有了历朝历代,尤其是以明朝为甚大规模修建洪泽湖大堤。



    大楚帝国因为定都南方,同时海军强悍并大规模采用海运,对运河的依赖倒是没这么大,但是依赖不大不代表就可以放弃幽杭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