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可要多吃点,吃两碗面才行。
管够!
母子二人一路说说笑笑,走向杨记面馆。
早上面摊生意很俏,排了好一会儿才吃上面。
李月来嗦了一大口面,肉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动。他把魏香云夹到自己碗里的牛肉送回去:娘,你自己吃,我够了。
好了好了,不夹了,魏香云见儿子语气坚持,便不夹了,埋头吃面。
面摊处在道路交汇的地方,人来人往。
李月来吃一口牛肚,打量四周。
转角处有一家裁缝铺子,进出的妇人家很多,且身着华丽。
周围其他铺子大多是卖吃食的和当铺。
李月来打量一圈,收回视线专心吃面。魏香云吃的慢,李月来嗦完了她还剩大半碗。
他站起来道:娘,你慢慢吃,我去对面转转,说着指了指对面一家小书铺。
行行,魏香云一看是卖书的,很是欢喜,生怕耽误他去:你去看,我待会儿吃完了来找你,若是要买什么书,拿出来我待会儿去付钱。
嗯嗯,李月来听得心里一阵内疚,真希望自己是个读书的料子。
内疚也只是一瞬,读书实在是强他所难,李月来大步走出面摊,进了状元书坊。
书坊里卖的全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这些科举考试用书。
在里面晃了一圈,李月来很是头疼,看见这些就来瞌睡。
过了一会儿,他站到书坊门口,见面摊上的魏香云吃面吃得正香,长腿一迈,快步走出状元书坊,绕到旁边裁缝店里。
缝衣匠正埋头裁剪一块大红妆花缎。
布料加入织金和孔雀羽毛线,配色自然生动,十分夺人眼球。
缝衣匠年岁颇长,估计没听到李月来闹出的动静。
李月来的视线从妆花缎上收回,扬声道:您给人做嫁衣呢?
老缝衣匠听到声音,放下手中剪刀,抬头看了一眼李月来,他扶桌子站起来,哑声道:客官做衣服?
不是,我向您打听个事儿,李月来摇头。
一听不是做衣裳,老缝衣匠垂头坐回去,重新拿起剪刀干活,一边道:什么事儿?
李月来看到桌子周围满是布料裁剪不要的边角料,指着它们问:这些边角料您平时都怎么处理的?
扔了。
这么好的料子那多可惜,您不如低价卖给我,让我回去用,也不浪费。
李月来瞅了铺子一眼,这里摆放的面料绝大多数都是上乘,也没看见有其他帮工,老缝衣匠虽然年纪大,一人撑起了整个铺子,应当是做精细活的手艺人。
老缝衣匠撇嘴笑了笑,前面牙齿都快掉光了:你是不是想收去卖?
李月来回报以笑:您真厉害,我一张嘴您就知道我要干什么。
老缝衣匠摇头,伸腿踢了踢脚下的边角料:不卖。
为何?李月来不解道:钱虽少,但也是聚少成多。
小伙子,你这个想法好,但也不是第一个上门来说这个的。
收集边角料作他用不算稀奇,通常按斤卖,最常见的就是做小孩儿百家衣或者手绢。
但这需要更多的同色系布料,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收集时间。
这家裁缝铺显然只有一个裁缝,而且年迈,每日做衣裳的数量有限,边角料不会太多,更不用说把同一布料的边角料收集起来。
李月来道:老人家,您店里的面料精美非凡,我收去给人家做鞋面,物尽其用有什么不好?
鞋面需要花费的布料少,很符合这家店的实际情况。
小伙子,你不用浪费口舌,老缝衣匠放下剪刀,取出细线捻线:上门的说客我都拒绝了,今日你也不会例外。
顿了顿,待细线穿过绣花针后,老缝衣匠又道:不过你能想到用我这里的绣布做鞋面,也算独出心裁,我就告诉你我不卖的原因,也叫你死心。
他缓缓站起来,将李月来往一排排的布料面前引:这些都是雨花锦、浣花锦、散花锦和软烟罗等,如果你了解布料,就知道它们拥有不同的特点,就如散花锦华美,软烟罗妩媚,但都有一个共性,昂贵,不是一般人穿的起的,而且我铺子里的布都是经过家里老婆子和媳妇特殊加工,她们都是几十年的老绣工了,做出来的布在市面上绝对是独一无二。
他笑了两声,望着李月来:你懂了吧?
李月来再不懂,也就是浪费老缝衣匠刚才一番话了。
这间铺子的料子都是独家所售,卖出去让人家做二手货,更有甚者,做出来的东西不堪入目,只会降低客人对这些面料的期待。
那您如何避免客人买走布料或者衣裳作他用。
老缝衣匠随手抽了一匹布递给李月来:我只卖成品,况且有钱人家也不屑把衣裳裁了做别的。
李月来接过布匹,心道老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