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二百三十七章 陛xia,臣回来了!【求订】

+A -A

    城门口处,一众官员看着李桓远去的背影,登时松了一口气,感觉一直以来压在身上的那一股无形压力终于消失了。

    也就是说,下一次科举开科取士的话,须得等到正德五年,也就是两年后了。

    原来李桓将十万大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带回京师充实京营,一部分留在陕地操练,不用说,李桓之所以留下这些兵马,其用意如何,别人看不出,身为三边总督的杨一清心中却非常有数。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

    登时在一众人的簇拥之下,李桓纵马而去。

    以杨一清为首一众人向着李桓还礼道:“下官等恭送钦差大人。”

    与此同时,王阳明上前一步向着朱厚照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

    只看其复杂程度,可见历朝历代的朝廷对于科举的重视以及科举的重要性,如今正是正德三年冬,乃是戌辰年,明年是己巳年,后年才是庚午年。

    朱厚照端坐在那里,目光落在李东阳、杨廷和、王阳明、刘宇、刘瑾几人的身上。

    朱厚照闻言,眼中流露出几分笑意,微微颔首道:“此事工部做的不错,李桓卿家此番回京,自陕地带回了一万骑兵、四万步卒,有这些人马充入京营,介时京师可调动之兵马便可以达到十万左右,诸位卿家也不用再担心京师防御空虚了。”

    听李东阳这么说,朱厚照无比满意的冲着李东阳点了点头道:“朕相信李卿。”

    恩科有别与正科,乃是逢朝廷庆典,天子

    安排好这些,李桓冲着众人拱了拱手道:“诸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李某就此别过!”

    京师

    “走!”

    朱厚照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那么一切便按照章程去执行便是。”

    乾清宫,御书房

    朱厚照闻言不由的皱了皱眉头,淡淡的看了刁琳一眼道:“哦,这就是内阁的意思吗?”

    大明统治天下万民,所依仗的就是各种章法,若是身为天子都自乱章法,那么这就是天下大乱的先兆,朱厚照不是昏君,所以不会去破坏什么朝廷法度。

    李东阳躬身一礼道:“陛下放心,臣已经会挑选得力的干员前往三边之地,一旦核实,必然会按照朝廷的章程封赏,必不会寒了边镇将士的心。”

    王阳明深吸一口气上前向着朱厚照道:“回陛下,臣请陛下加开恩科,恩泽天下学子。”

    不见一旁的王阳明、刘宇乃至刘瑾都没有开口反对吗。

    一名锦衣卫将李桓的坐骑牵来,就见李桓翻身上马,随后数百名随同李桓一起回京的锦衣卫也齐齐翻身上马。

    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况且李东阳所说的也是正理,事关军功,必须慎之又慎。

    譬如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此时李东阳正向着朱厚照道:“陛下,按照您的吩咐,京郊的京营驻地已经由工部派人重整修葺过,足可以容纳十几万大军进驻。”

    众人闻言不由眉头一挑,加开恩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这可是涉及大明取士之根本。

    按照规定,开科取士乃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俗称乡闱,而考试的地方则被称之为贡院,因为考期在秋季八月,因此又被称之为秋闱。

    此为乡试,乡试考中者便是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被成为解元。

    看了王阳明一眼,朱厚照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道:“王卿家有何事?”

    李东阳轻咳一声向着朱厚照道:“陛下,毕竟朝廷的程序就是如此,大明素来最重军功,自然关于军功之核定也是最为严格,否则的话,地方上随意呈报,岂不是乱了章法。”

    李东阳稍稍犹豫了一下,而此时兵部侍郎刁琳站了出来,神色肃穆的向着朱厚照道:“回陛下,此时兵部的意思是联合五军都督府抽调几名干员前往三边,核定军功,然后再做封赏,否则无所依凭,何以封赏,岂不是令大明天下诸多将士寒心。”

    春闱也就是在今年二月才完成,也就是说朝廷今年才完成了一次开科取士,但是王阳明却是突然之间奏请天子加开恩科,也怪不得众人深感惊讶了。

    说着朱厚照稍稍沉吟一番又道:“前番李桓卿家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章,内阁那里商议的如何了,李桓卿家同三边总督杨一清出关屠灭壶里部、鞑靼部,边军将士的封赏,兵部还有五军都督府也该拿出一个章程吧。”


【1】【2】【3】【4】【5】【6】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