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条路走。
江南的街巷九曲十八弯,小道悠长,两边静谧,偶尔转过一个拐角,就能看到一枝杏花从青瓦白墙斜出来,还带着欲滴不滴的露。台下石板石阶缝里正长青苔,挤出小草。
杏花沾春雨,石阶青青草。
崔四娘笑道:“这里真是美。羽生姊,你这么多年不曾回来,都还记得路吗?”
羽生正痴痴看着,说:“记得。记得。我年年都记得。”
一路走,一路说着,迎面忽然走开一位老妇人。羽生忙背转过身,等老妇人走过去了,她才回过身来,只是脸上却已多了一行清泪。
崔四娘看羽生忽然落泪,不由惊道:“你怎么了?那位夫人是……?”
羽生摇摇头,擦拭眼泪,说:“旧时邻居。”
但接下来一路走去,羽生都是偶尔见人就遮面垂首避开,似乎一路奔逃至此,却突然羞怯起来。
崔四娘不乐道:“羽生姊,你这是到底怎么了?”
羽生垂着修长的玉颈,半晌,道:“我怕人认出我来。”
小姑娘听了,笑道:“怕什么?你这样好的亲人,却失踪数年,想来大家都是思念的。”
羽生叹道:“我家门庭原是书香门第,我大哥二哥都是读书人,我少小离家,如今却以这样的身份回来,恐怕是有辱门墙,怎么能大张旗鼓地叫人认出来?如今还是一路避开旧识,只悄悄到家探听便是。”
四娘闷声道:“这有什么羞辱?全怪那拐子混蛋,世道险恶,老鸨心黑。难道还怪得你?”
羽生摸摸她重新梳起的丫髻:“你还小。”
凝眸片刻,羽生又对她说:“………不管怎样,四娘,我一定照诺会送你回桐里。”
崔四娘笑道:“羽生姊,你不是说你两位兄长最疼你吗?他们都是读书人,你二哥又见多识广,一定能知道怎么回桐里的。”
羽生没有说话。似乎有些不安。一路无言地只往前走。
转过一重又一重,一座深巷里的宅门现在眼前。朱漆新红,铜锁澄澄的黄灿灿,灯笼高挂,石阶新新。一个青衣小厮在百无聊赖地打呵欠。
四娘笑道:“看,一看就知道是新修过的门。想来人家居住得正兴旺。这便是你家吗?”
羽生凝视许久,喃喃自语:“位置的确是在这。只是变了许多。似乎更富贵起来。”
四娘笑道:“家里富贵,这是好事呀。”就要拉着羽生上前。羽生却迟迟不肯上前,突然怕起来,向崔四娘求道:“四娘,你帮我去问问。”
这是所有游子的一贯心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崔四娘点点头,上前询问。
只是刚问了几句,就听见那青衣小厮不耐烦道:“去去去,什么赵家。多少年前就搬走了。”
羽生躲在一旁听着,霎时如晴天霹雳,也不顾什么,一把跑了出去,捉住小厮的手臂,连声问道:“搬走了?怎么搬走的?搬到哪去了?”
小厮也只有十四五岁,看到一个看起自己来比自己大了四、五岁的女人扯着自己问,眼里似乎死死盯着,也不由有些害怕,就说:“我怎么知道他们搬去哪里了。只听说这赵姓人家有兄弟两个并一个姊妹,后来听说那个妹妹病死了,只是也有人说那姊妹其实是给拐去了皖南的烟花地糟蹋了,当了粉头。一时传的沸沸扬扬,赵家两个兄弟都是读书人,上京赶考前出了这等丑事,有辱门庭,就赶忙地举家搬走了。”
好一似霹雳当头劈。羽生蹬蹬蹬连退三步,扶住了墙才稳住身子。她自从失踪了,从未见过兄长与熟人。家乡人是怎么知道她当了粉头娼妇?
她回想起了一件事。
当年她被拐之后,被老鸨毒打折磨,三两天一顿打,还找了黑六强暴了她。奄奄一息之际,为了活命,她最后还是不得不答应老鸨接客。
她虽然身子已破,但因生得貌美,老鸨还是要把她装作处子梳拢。梳拢仪式办得很是盛大,引来不少四方豪客。
挂牌接客之后,过了一个多月,忽然找上门一位杭州客人,指名道姓要点她,说是要听乡音。这位客人抛了不少银子,只是也奇怪的很,他一听羽生已经不是清官人,并且已经接客一个月多了,他便又连忙地走了。羽生连他的面也没见着。
她一直以为兄长们这么多年是没有找到她。原来……原来……羽生捂着胸口,脸色发白,目光飘忽。看她这幅样子,崔四娘吓坏了,连声喊道:“羽生姊,羽生姊,你怎么了?我们去医馆,我们去医馆!”
羽生拉住她的手,失魂落魄的说:“走!走……四娘,我们走。”
崔四娘扶住她:“去哪?去医馆吗?”
四娘扶着她,慢慢远离了惊疑不定的小厮,拐过了一个少人烟的巷子,羽生仍旧没有回答。她闭着眼,又过了一会,才睁开眼,忽然又神情淡漠下来,只是脸色仍旧白得像一张纸。四娘听见她一个字一个字说:“去桐里!我送你回去!”
“可是听说桐里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