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教育起他来,“你是领导了,很多事情你只是分管,帮着上面的人把关就行了,何苦给自己累成这样?”
“可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威严,还有点不放心别人。”
“你越是这样就越没有威严,对下面的人也没信心,时间长了他们就该欺负你、在你头上作威作福了。你成了领导了,不能只看眼前的,要从长远出发,有大局意识,对下面的人也要摸清他们的长处和弱点,顺着你的你就给颗甜枣,逆着你就趁机敲打上一顿,要有针对性,知道吗?”
郑亦半懂不懂,自己琢磨了挺长时间,后来在观察别人怎么做领导上花了挺多心思,渐渐的,他也摸清了门道,对白贺炜告诉他的为官之道深信不疑,他学会了放手,学会了用人,如鱼得水起来。人就是在不知不觉中磨练成长起来的,也因为随着层次的提升,他发现自己眼界越来越宽,看得事情也愈发深远,尽管他偶尔会觉得常春镇的平台太小,会想可能这次的选择并不是最完美,可路是自己选的,再艰难也得走下去。
另外,赵明宇真的是个好长辈,尽管他没去他身边做秘书,可对他的帮助也很多,就算是有时候开会遇见了,他都会有意在很多部门的领导面前介绍他,提携他,无形中为他人生中第一次当的这个小官铺了不少路。
还有吴灼峰,即使白贺炜不在当地,郑亦也会被他叫出去吃饭认识不同道上的不同人,有做生意的,有领导,还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社会人士……他本就是个踏实靠谱的人,交际圈扩展了,人脉宽敞了,很多以前光想想就觉得难办的事儿,如今一下子就顺当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走了什么好运气,有时候在想,和白贺炜在一起后自己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估计白贺炜就是传说中的锦鲤吧,于是他傻呵呵的去跟白贺炜说,被白贺炜可劲儿蹂躏了一顿,说他就知道瞎琢磨,可郑亦真的觉得特开心。
让他唯一遗憾的大概还是母亲那边吧,快过年的时候,他拎着一堆东西上门,好在赵明宇在,自己没被赶出来,虽是冷言冷语的,但总算吃到了一顿晚饭。可当赵明宇提出让郑亦回来过年时,他母亲在第一时间就给否了。可怜兮兮的郑亦,又得在大年三十独守镇政府了,这已经连续好几年了,就是镇里的同事似乎也都习惯了。
白贺炜没法陪他,因为他要去随江过年。白家父母那边仍然没什么好消息,谈起来未免凄凉,郑亦挺纳闷半年前那二位去张州折腾一番为什么再没后续,却不知道白贺炜在他背后做了多少事情。
他和白贺炜,虽然谈不上尽善尽美,却已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不是有那句话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郑亦还是深信不疑的。
第90章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郑亦说了句请进,柴晓北先探了个脑袋进来,见他屋没别人,便走了进来,笑眯眯地对他说:“郑哥,下午两点半,区林业局有个森林防火的会,你和林兵一起参加。”郑亦卸任后,柴晓北接了党委秘书,柴晓北的运气就比他当年好多了,大概过了半年就进了党委。现在乡镇干部年轻化是一种趋势,但能留下多少真正干事情的就不得而知了。
“那你给我安排个车。”郑亦说。
柴晓北为难了,跟郑亦掰起了手指头,“上午李镇长去开会开走了一辆,还没回来,下午有人来检查基层党建,杨书记那辆出不去啊,得跟着下乡。”
公车改革导致最需要车的乡镇竟然关键时刻没有能出去办公事儿的车,郑亦皱了皱眉,说:“那得了,我开我自己车吧。”好歹他还有一个月几百块钱的车补,林兵是什么都没有的。
柴晓北噗嗤一声就乐了,跟他开起了玩笑,“郑镇长,您那车可该换了啊。”
还是那辆破吉普,坏的频率越来越高,郑亦始终面临没钱的窘境,即使白贺炜说给他买一辆却被他拒绝了,买车啊,又不是说买菜买衣服,真金白银的十几万啊,他还真想拿钱砸自己呀,他人穷,但志不短,这笔钱他还不想让白贺炜出。
“我那车咋了?上山下乡的,它毕竟奉献过。”郑亦说这话也不嫌心虚,反倒特有底气。
柴晓北摆摆手懒得跟他掰扯,笑着出去了。
金秋十月,郑亦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一年多了,收获自是不少,干起工作来也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他的成长是稳步而又迅速的,甚至可以说是逼着自己消化了工作十多年来都没这一年多的人际关系。有时候他会觉得,在这个位置上,或者说再高一点,能力可能都是次要的,起关键性作用的是纷繁复杂说不清楚的各种关系。他们这些领导之间的,与上级部门领导之间的,各种微妙的,交杂在一起的关系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说白了,能不能要来项目,能不能要来钱,能不能让政策更倾斜于他们,都是一门较量“关系”的艺术。郑亦怎么都没想到,他竟然也成了艺术的创造者。
中午吃了饭,他会上林兵就往市里奔。
林业局这两年除了那个因为狂妄自大而倒霉的岳石海,人事上倒是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要不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