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的回應也一如預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並反問蔡英文:「台灣和大陸到底是什麼關係?」
陳水扁當年不管真的假的,好歹還喊出了一個「四不一沒有」:「不宣布獨立、不更改國號、兩國論不入憲,不推動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問題」,國慶日之前,美國國務院前副發言人容安瀾就建議蔡英文能說出「任內不獨」的話,以舒緩兩岸緊張關係,但蔡英文只有說「善意」,不肯說「不獨」,既然國慶演說只見老調重彈,乾脆比照除夕、元旦、就職周年,根本不要什麼演說,免得像這樣,不說都比說好,至少不會讓人有懸念。
在國慶日當天,蔡英文總統對於兩岸政策並沒有超越就職時所提出的看法,大致上就是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維持現狀,然而卻意外的邀請各黨派針對憲政體制的修改進行會談。輿論原本以為,立法院所提出的修憲動議,只是部分立委的即興之作,但從蔡總統在國慶演說中的內容來看,未來憲政改革,或許是蔡政府努力的方向之一。
「什麼關係」是蔡英文最想迴避的問題,她既不願說是「一中各表」,更不肯說是「一中」關係,又不敢說是「兩中」或「一中一台」關係,只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支支吾吾打馬虎眼。但躲得了一時,終究還是得面對現實。
不論官方學界,中國大陸已不提「九二共識」很久了,以前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老共沒表示接受,但也沒公開反對,現在民進黨往後退一大步拒絕「九二共識」,共產黨也順勢往後退更大一步,連「一中各表」的空間都不給了,民進黨跟國民黨鬥慣了,拿對付國民黨的招數對付共產黨,認為只要拿到執政權,北京只有摸摸鼻子接受「新形勢」的份,誰知共產黨不是國民黨,根本不吃民進黨這一套。
2017年10月13日00:10 蘋果日報 呂秋遠專欄
「一中各表」原來就是設計讓兩岸雙方各自有迴旋空間、有台階可下的,民進黨常問:「中共有同意一中各表嗎?要他公開說他同意啊!」老共當然不會公開承認,但至少他也沒有公開否認!你非要把他逼到角落逼他表態,反而變成你被逼到角落逼你表態,窘態畢露,完全看不到有什麼高明之處。
關於《憲法》本文中憲政體制的規定,在增修條文中幾乎凍結。現行的憲政體制運作,幾乎全仰賴於《憲法》增修條文之規定。而現行的體制,最少有3個問題需要處理,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央政府體制。一般而言,民主國家常見的憲政體制有三種:總統制、內閣制與雙首長制。總統制的淵源起於美國,總統是最高行政首長,立法與行政權對立。內閣制起源於英國,總理是最高行政首長,總統或國王並無實權,行政與立法權合一。我國目前的憲政體制,傾向雙首長制,也就是總統與行政院長都有部分的行政權。
是以,我國的憲政體制,只是在鋼索中搖擺前進,而在陳總統時期,國會由在野黨主導的情況出現時,就造成政府長期動彈不得。如為長治久安,憲政改革確實勢在必行。就民進黨目前的主張而言,似乎希望採行總統制,使未來權力分立的基礎得以確立,也可以讓憲政運作基礎可以在最小的變動成本下得到穩固。
這樣的設計,原則上國防、外交與兩岸關係由總統主導,其餘行政權則是由行政院長負責。然而就實際運作上,卻衍生所有權力都由總統總攬,而行政院長卻成為執行者而非決策者。此外,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卻有責無權,遇到重大危機需要行政首長負責時,就會折損一名行政院長,而總統的政治責任,卻是要4年後才能清算。如果遇到在野黨國會過半,情勢就會更複雜,因為只要國會發動倒閣,總統只得另行任命在野黨屬意的行政院長,此時總統與行政院長分屬不同政黨,形成左右共治(在台灣可能是統獨共治),對於政局穩定與發展來說,肯定是負面的政治運作模式。
不管蔡英文怎麼強調「善意」、「現狀」,國台辦還是只問一個核心問題:「台灣跟大陸到底是什麼關係?」是「一國關係」?是「一國但各說各話關係」?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國關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國的兩國關係」?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一中一台關係」?
觀察蔡英文策略,表面不喊台獨,不讓老共找到藉口,也不讓美國難做人,但大量用台獨人士做大法官、資政、國策顧問、行政院長、部會首長、司法院長、檢察長、更改史地課綱、減少文言文、去中國化、修憲、砍軍公教、毀國民黨、拉美日、搞新南向……,沒有一項不是為了離中、背中、棄中、反中、去中,如果連一般人都看得出來,北京會看不出來?
然而,學界一貫的主張,都希望採行內閣制。並且搭配國會選舉制度為「單一選區多數決與比例代表制的
起萬丈波瀾,所以大家對蔡英文總統國慶日的演說就特別關注,看看她會不會有什麼平衡之語,結果對兩岸關係她說的除了順序變更,內容竟和去年完全一樣:「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對抗、不屈服」,四不一路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