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流传,都说二皇子能够得到佛子的支持,是以色侍人。
有人反驳纵然二皇子有那样的行为,但佛子无欲无求,不可能会回应。
可是各种佐证又出现,什么佛子与二皇子的日渐亲密,以及还有很多人看到二皇子常去清苑,与佛子一待便是一天等等。
谣言越演越烈,加上有人去问大皇子,大皇子给出了似是而非的回答,表情神态颇为痛心,就更给这个事情加棺定论了一样。
平息这个谣言也很简单,那就是二殿下成婚的话,自然可以直接将这件事情按下去。
站在二皇子入朝听政,皇上便直接在朝堂上问二皇子可有中意之人,想要就此给二皇子指婚。
林昭言回答说自己有中意的人,但却态度坚定的拒绝了皇上给指婚的意思,直说自己中意的那个人不是大臣之女,无法接受皇上的好意了。
群臣哗然,这岂不是变相的承认了自己和佛子的关系?!
虽然好南风不是什么大事,且有很多男子相伴一生的事例,但如今这两位可是身份不一般啊。
一个佛子,一个当朝皇子,而且这位皇子还是皇位的热门人选,可如今……
很多人都看不懂林昭言为什么那样回答,还拒绝了赐婚,明明就算和佛子有点什么,也可以成亲啊,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那日朝堂之上,林昭言拒绝之后,皇上的脸色显而易见的沉了下去,当场甩袖而去,第二天,群臣就发现大皇子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二皇子虽然没被禁止上朝,却仿佛被皇上遗忘了一样。
众人都清楚,二皇子这是失宠了。
与此同时,全国很多庙宇全部联名请求废除明恒佛子的称号。
本来众人觉得这件事情上,明恒可能会默认,但令人跌破下巴的是,佛子明恒竟然一反常态,不仅没有接受,还反驳了回去。
佛子称号,自然是佛理深厚之人担任,明恒与人辩经,次次为胜,且堵的人哑口无言,于是有人说佛子犯了戒规,没资格接受这个名号。
明恒又辩驳了回去,佛子历朝历代都入宫讲经,甚至佛子的支持可以改朝换代,已经占了名利二字,已与戒规不符,为何之前不说?
和尚们觉得有哪里不对,却辩驳不出来,虽然是两个问题,但本质上确实可以放在一块去讲,那就更分辨不出个所以然来。
与之相反的是,民众们听说这个事情,从一开始也分外惊诧,到看见历来张扬妄为的二皇子为了情放弃皇位,超然物外的佛子为了情辩驳所有人,都不由得为两人的感情叫好。
男子相恋不容易,相守更是不容易,虽然国内民风开放,民众对男子相恋并不会大惊小怪,但放到两位身份不一般的人身上,这份感情就有些惊世骇俗了。
但分外难得的是,这两人却不畏强权,不畏险阻,毅然决然的坚守了自己的感情。
有特别感性的文人特意撰写了一篇文章,细细的分析了佛子和二皇子之间的互动。
前期相爱相杀的模式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后面二皇子明白了自己的感情,苦求明恒,甚至还提到了锦绣墙上那篇以佛理为基的文章,都看作了是二皇子给佛子的示好。
甚至这位文人还自行发挥了一下,将佛子心中的纠结和犹豫写的分外形象深刻,看得人也揪心不已。
于是这篇文章彻底活了,而这位文人也成了开创流派的鼻祖。
林昭言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明恒竟然成为了第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对象……
这些暂且不说,得益于这篇文章,林昭言和明恒的名声在民间竟然还不错。
而这个时候,明恒编撰的横空出世,有得道高僧看过,竟然连夜赶到皇宫外,想求教佛子,且来了不止一位。
这下子,那些叫嚣的和尚见状,都不好说什么了,没看人家高僧都对佛子崇拜有加吗,他们再叫嚣,恐怕也占不住立场了。
谈情说爱都没挡住佛子研究佛理的脚步,且研究的更透,他们还能说什么,说佛理说不过人家,讲戒规又被反问了回来。
大多数寺庙还不敢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毕竟佛家传教,和尚寺庙确实需要朝廷的支持。
说白了,佛家与皇家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年轻气盛的和尚不懂,还想搞点什么,但明恒的佛经出来之后,自有人帮着将这些和尚按下去。
但是朝堂之上,林昭言的局面却仍旧不容乐观,毕竟只要林昭言不松口成婚,皇位就不可能和林昭言有任何关系。
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子,如何能担当大任?
于是大皇子的风头越来越盛。
只是没当大皇子的声望高上一层时,皇上就会出手暗地打压一下,好像仍旧期待着他宠爱的二儿子可以回心转意一样。
于是有些朝臣并没有急着站队,仍旧在观望。
以至于林墨非的风头虽盛,却远远不到胜券在握。
而且最让林墨